都在說的ETF“高溢價”,你弄懂了嗎?
分類: 最新資訊
簽名詞典
編輯 : 簽名大全
發布 : 02-06
閱讀 :341
最近ETF有多火,相信視頻前的小伙伴已經知道了。而圍繞這類產品,有一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那就是高溢價。如此,高溢價是啥意思呢?它對于ETF意味著什么?本期3分鐘一起了解下。一、什么是ETF的高溢價?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要從ETF的交易規則說起。作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既可以在二級市場像股票一樣交易,也可以在一級市場申購、贖回。對應的,ETF既有交易價格也有凈值(一般指單位凈值)。交易價格很好理解,在交易時間會實時變動,高低則由市場上的買賣力量決定。至于凈值,則是指ETF單位份額對應的凈資產價值,一般每個交易日結束會更新,以反映ETF的真實價值。然而一天公布一次凈值對ETF來說顯然是不夠的。畢竟它還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投資者若是沒有實時凈值作為參考的話,交易價格就可能會大幅偏離真實價值。怎么辦呢?ETF還有個特有的指標IOPV!它全稱基金份額參考凈值,是盤中按照成分股最新成交價格實時計算并公布的基金份額凈值估計值,由交易所每15秒公告一次。這個指標很容易看到,打開行情軟件,IOPV一般會和凈值顯示在一起。而我們常說的溢價、折價,就是指交易價格和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有差異的情況:交易價格>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即為溢價;交易價格<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即為折價。再進一步計算,就有了溢價率、折價率。這下很清楚了。ETF高溢價就意味著該ETF在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明顯高于了該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那么高溢價是怎么形成的呢?用簡單的話說,二級市場上買該ETF的投資者太多了,導致交易價格大幅上漲,明顯偏離了凈值,自然也明顯偏離了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二、高溢價ETF,能追嗎?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顯然是不能的!高溢價在某種程度上是受追捧的象征,但背后往往也隱藏著高風險。經濟學告訴我們:價格始終會圍繞著價值波動。ETF也不例外。交易價格可能會因為某些因素出現階段性大漲大跌,并明顯偏離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但等這些因素的影響消失,交易價格仍會回歸,繼續圍繞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小范圍波動。也就是說,ETF有溢價、折價很正常,但是有高的溢價、折價就不是很常見了。數據是最好的證明,某券商曾專門做了統計:2020年以來,國內上市ETF共出現過47次溢價率沖破15%的情況,而其維持在15%以上的天數均值僅為1.7天。由此可以想象投資者若是買入“高溢” ETF的話,回撤風險會很大,容易造成重大虧損。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二級市場挑選ETF的時候一定要留意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即便再看好某只產品,如果其交易價格遠高于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那么可能依舊不適合出手,可以等待交易價格回歸合理區間后再決定。說到這里,一個新的問題來了:我們要怎么判斷一只ETF是否高溢價了呢?一方面,可以觀察下ETF的分時圖。以某交易軟件為例,其ETF的交易價格、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分別是黑色、紫色的走勢線。一般情況下,兩條線會交織在一起。但有高溢價的時候,兩條線就會離得比較遠,且代表交易價格的走勢線高于代表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的走勢線。另一方面,可以關注公告。ETF一旦有高溢價,基金公司會頻繁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甚至還會選擇臨時停牌。好了,關于ETF的高溢價就說到這里,你弄懂了嗎?